在新西兰南岛奥塔哥地区的Teviot Valley,部分苹果因出口市场不确定性而被果农放弃采摘,眼睁睁地留在枝头凋落、丢弃。

Ettrick果园中被放弃采摘的苹果。PHOTO: KIM BOWDEN
在Ettrick小镇通往高速公路旁的一处果园,大片苹果树完全未被采摘,果实早已成熟。果园主Stephen Darling解释,这批红色晚熟品种原本是出口主力,但由于海外市场行情波动,采摘后可能“入不敷出”,最终只能放弃。
“果子的大小和品种看起来不错,但从种植、采收、包装到运输的成本太高,而我们无法确定市场是否愿意为它买单。”
尽管这一“弃果”地块引发不少路人和媒体关注,Darling强调,这只是整个果园中的一小部分。
“其他地块的苹果销售情况就乐观得多,特别是那些果实较小、适合家庭消费的品种,在全球消费者收紧预算的背景下反而更受欢迎。”
与此同时,在邻近的Roxburgh,Dumbarton Orchard果园也出现了类似情况。果园经理John McKinnel(有30多年从业经验)表示,有200到300箱Braeburn苹果因颜色不达出口标准而被弃收。
“Braeburn这种苹果本来就很难上色。出口对色泽要求严格,达不到标准就无法出口。”
尽管McKinnel的果园今年仍有约550箱Braeburn品种苹果成功出口,并有其他品种销售良好,但他坦言,“看着好果子留在树上,总归是让人心痛的。”
两位果农均指出,出口失败的苹果并非一定能转卖至本地市场。
Darling说,新西兰国内苹果供应已经非常充足,本地消费者根本不缺水果。而McKinnel则尝试将剩下的Braeburn卖给果汁商,但今年无人收购。
“我们是全球苹果种植大国,今年产量甚至创下新高。但市场再好,也难保每一颗果实都有归宿。”
这场“挂树不摘”的现象背后,映射出全球消费放缓对初级产业的直接冲击,也让果农在收成与成本之间,陷入两难选择。
(转自天维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