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显示,2024年新西兰共发生食品召回事件88起,较2023年的70起有所增加。其中,占比最高的是果蔬类食品,共27起。

图源:MPI网站
据媒体周二(6月24日)报道,去年新西兰食品安全局协助企业发起88次消费端食品召回,其中国产食品56起,进口食品32起。
该局副局长Vincent Arbuckle表示,虽然召回数量有所攀升,但它并不能准确反映消费者面临的风险水平。
“召回量受诸多因素影响,包括监管变化、企业和公众对食品安全认识以及相关问题的上报情况。”
在上述所有召回事件中,过敏原引起的召回40起,处于主导地位,其中麸质引发的召回最多,共计12次。其次是微生物污染导致召回29起,物理危害引发召回10起。

图源:MPI网站
沙门氏菌引发的召回有16起,其中包括Escanaba、Amersfoort、Lexington和Mbandaka沙门氏菌引起;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引发的召回有4起,弯曲杆菌引发的召回有3起,蜡样芽孢杆菌引发的召回有2起。
由于产品包装或标签错误,未申报或错误申报的过敏原导致11起产品召回,进口茴香粉中含有麸质导致4起召回。
从被召回食品种类上看,果蔬类召回27起,混合食品22起(包括夹心面包卷、三明治、果冻、酱汁、佐料、汤底、寿司、馅饼、披萨和餐点),乳制品8起。

历年召回数量。图源:MPI网站
在2024年的一起召回案例中,全国公共卫生服务部门接报14例病例(5例确诊为诺如病毒感染),调查溯源锁定生蚝污染并启动召回。
在另一起案例中,食品安全局收到两例弯曲杆菌感染确诊报告,后确定为饮用生乳所致,涉事生乳经营着随即发起召回。
(转自天维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