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西兰中文先驱公众号报道 今天6月21日 http://www.w3.org/1999/xhtml"}]">新西兰迎来了冬至日 是今年“白昼最短的一天”! 这不仅标志着光照时间的最低点,也可能对我们的睡眠节律产生一定影响。 冬至是一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 这是由于地球以大约23度倾斜地围绕太阳运行,当南半球倾斜得最远离太阳时,我们所接受的阳光也就最少。 与此同时,地球另一端的北半球正在经历夏至——那是他们的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 正是地球这种微妙的倾斜,带来了春夏秋冬四季的更替。 根据权威天文网站 timeanddate.com 的数据,今年南半球的冬至于新西兰时间下午2点42分精确到来。 最终,我们将在12月22日迎来一年中白昼时间最长的日子——夏至。 冬至代表什么意义?在一些文化中,冬至被视为“重生”的时刻,意味着光明即将回归,白天将日益增长。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冬至在天文上有时被视为“冬季的开始”,但在新西兰,采用的是气象季节划分,因此冬季的正式开始是每年的6月1日。 墨尔本大学睡眠实验室的Elise McGlashan博士指出,白昼缩短、日照减少,会影响人体的昼夜节律(circadian rhythm)——这是一种调节我们生物钟、控制睡眠时间的机制。 “在夏天,日落时间很晚,有时候甚至接近人们的睡觉时间,所以我们仍然能通过阳光接收到睡眠节律的暗示。”McGlashan说,“而在冬季,由于天黑得早,人们更容易提前进入放松状态。” 这时,人体会分泌更多的褪黑激素,帮助入睡;但同时也会减少血清素的产生,这种激素能影响我们的情绪和能量。因此,有些人可能会感觉更容易疲倦、精神不振。 McGlashan建议: 她说:“我们的身体节律需要明亮的白天与黑暗的夜晚。冬天外出可能有点困难,尤其在寒冷的地方,但哪怕只是短时间的阳光照射,也会带来积极影响。” 今天你晒太阳了吗? (转自新西兰中文先驱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