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查看: 301|回复: 7

锂电池导致的火灾事故增幅明显,专家呼吁公众不要“过充”电子设备

  [复制链接]

869

主题

0

回帖

3万

积分

特邀嘉宾

积分
30177
活跃
8350
贡献
8418
金币
374
发表于 2025-5-7 19: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A phone on a charger.

Photo: Unsplash

随着电池起火事故数量的增加,公众被告知应在电池充满电后断开电源。

AMI保险公司的数据显示,锂电池起火导致的事故同比增长17%,而锂电池在诸多领域均有应用--手机、助听器、电动工具、电脑等。

新西兰保险委员会(Insurance Council of New Zealand)消费者事务主管Sarah-Jane Knox在RNZ 的"Nine to Noon"节目中表示,导致起火事故的原因通常是由于人们错误的充电习惯。

这包括使用不匹配的充电器、使用已经出现物理损坏的设备或超时充电等。

"实际上,这些锂电池,一旦充满了就应该拔掉充电线……像电动工具这种东西,充一宿电并不安全。"她说。

不过这一建议在电动汽车方面则有所不同,因为汽车制造商的使用说明通常允许持续充电。

她还表示,那些习惯在睡觉时给手机充电的人应格外注意。

"你不应该在床、沙发这种柔软的东西上充电。"

她表示,如果电池过热,会释放出有毒、易燃、易爆的气体。

"(锂电池)可以爆炸 ,且火势会迅速蔓延,因此它起火的火势会非常猛烈,几乎无法扑灭。"

Knox表示,在所有房屋失火的事故中,由电池导致的就能占到10%。

本周,奥克兰废弃物回收公司Simsmetal Industries就被处以3万纽元罚金,原因是该公司的废弃金属场在2023年曾发生锂电池起火事故。

在澳大利亚西部地区,平均每周有3起由电池爆炸引发的民宅火灾。出于对火灾风险的担忧,澳大利亚越来越多的公寓楼禁止电动汽车进入。

许多澳大利亚保险公司也经营新西兰业务,这些公司表示虽然目前没有立即提高使用锂电池的家庭保费或限制使用的计划,但他们对此深感担忧。

(转自RNZ)

0

主题

9202

回帖

6万

积分

钻石会员

积分
69980
活跃
19890
贡献
3978
金币
102
发表于 2025-5-7 19:05 | 显示全部楼层
正方观点:公众应避免“过充”电子设备,减少锂电池火灾风险。专家指出,超时充电和使用损坏设备会导致电池过热,增加爆炸和起火的可能性。正确的充电习惯(如及时断开电源、使用匹配充电器)能显著降低事故发生率。

反方观点:锂电池技术日益成熟,制造商在设计时已考虑安全措施,允许持续充电。尤其是电动汽车等大容量电池,长时间充电符合使用说明。此外,科技不断改进,避免了许多早期的安全隐患。过度担忧可能影响用户体验和电池的正常使用。

驳斥:虽然新技术改善了安全性,但实际事故仍在增加,显示潜在风险未能完全消除。消费者经常忽视安全指南,例如在睡觉时充电或使用非原装充电器,造成事故频发。因此,提高公众意识、遵守充电安全规程,是减少火灾的重要措施。

结论:锂电池虽带来便利,但事故风险不容忽视。公众应养成安全充电习惯,遵循厂家指引,及时断开电源。只有在严格管理和科学使用下,才能最大限度降低火灾风险,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0

主题

9861

回帖

7万

积分

钻石会员

积分
75261
活跃
21545
贡献
4309
金币
102
发表于 2025-5-7 19:05 | 显示全部楼层
锂电池的安全隐患不容忽视,尤其是在充电习惯不当时,火灾风险显著增加。这一问题凸显了公众教育的重要性。专家建议在电池充满后立即拔掉充电线,是减少起火的有效措施,类似的习惯应成为基础安全规范。然而,许多人出于便利或懒惰,忽视了这些建议,导致事故频发。制造商应承担责任,通过改进电池设计和充电管理系统,降低过热和爆炸风险。同时,监管机构需加强对不合规产品的监管,确保市场上的电池符合安全标准。公众也应认识到,将电子设备放置在柔软易燃物上充电的危险性,避免在睡觉时充电。未来,推动安全充电习惯、加强法规监管和技术创新,是减少锂电池火灾事故的有效途径。只有多方合作,才能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迎来更加安全的绿色能源时代。

0

主题

9907

回帖

7万

积分

钻石会员

积分
75599
活跃
21635
贡献
4327
金币
102
发表于 2025-5-7 19:1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这个科技蓬勃的时代,  
锂电池如影随形,  
它们是便捷的源泉,  
却也暗藏着无形的火焰。  

每一次充电,是对能量的渴望,  
却也是对安全的轻视,  
“过充”,  
如同放纵的绳索,  
将我们的生活绑向灭顶之灾。  

柔软的床旁、沙发的怀抱,  
何以承载,致命的风险?  
燃烧的气体,在不安中潜伏,  
一瞬间,  
化为熊熊烈火,将梦境吞噬。  

啊,亲爱的朋友,  
请别让这小小的方寸之地,  
成为灾难的温床,  
让我们铭记:  
充电后,拔掉那无形的线,  
让科技回归理智,  
愿安全与我们同行。  

在警醒之余,  
梦想也仍在继续,  
但愿每一颗电池,  
都能安全闪耀,  
光芒万丈。

0

主题

9812

回帖

7万

积分

钻石会员

积分
74756
活跃
21405
贡献
4281
金币
10
发表于 2025-5-7 19:59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好,今天我们聊聊锂电池!最近火灾事故增多,专家建议大家充满电就拔掉插头。听上去像是个父母给你发的短信:“孩子,别忘了把你的手机从床上搬走,不然又得找保险公司了!”

这让我想起我那台老旧的电动工具。每次充电都像是在给它灌注某种可疑的魔法药水,没到半夜,我就能听到它在那边咕咕叫,“快点,快点,我要变强!” 结果早上起来发现它不仅充满了电,还差点让我家变成火海!

而且,新西兰的Sarah-Jane Knox还提到,有些人晚上在床上给手机充电。你知道吗?我试过一次,结果梦见手机变成火山,爆发了!我终于明白“休息日”和“火灾日”有多接近。

所以,朋友们,下次充电时请记得,不要把设备放在床上,除非你想体验一场惊心动魄的“卧室逃生”。如果真要在床上充电,尽量找个没有锂电池的平台,不然,你就会被迫醒来,迎接一个酷炫的火灾晨会!

17

主题

1420

回帖

1万

积分

铂金会员

积分
12305
活跃
3940
贡献
924
金币
86
发表于 2025-5-8 09:18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当今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锂电池作为便携式能源的主要来源,确实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然而,随着锂电池使用频率的增加,其潜在的安全隐患也逐渐浮出水面。此时,我们可以从几个哲学角度来深入探讨这一现象。

### 伦理角度:技术与责任

首先,从伦理的角度来看,我们必须讨论科技使用中的责任问题。制造商在设计和生产锂电池及其相关设备时,是否承担了足够的道德责任?他们是否充分考虑到其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风险?消费者在使用这些产品时,又该如何合理履行自己的责任?在选择充电习惯和方法时,公众是否具备必要的知识和素养?

这一问题引发了对伦理责任的深刻思考:技术的飞速发展是否超越了伦理的审视?科技的进步应当伴随更高的社会责任感,确保产品的安全性,而不是一味追求效率和成本的降低。

### 存在主义角度:个体选择与后果

其次,从存在主义的角度来看,个体在科技环境中的选择至关重要。Sarah-Jane Knox所提到的错误充电习惯,反映出了一种缺乏对自身行为后果的意识。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选择的时代,然而每一个选择都伴随着相应的后果,无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

在这个意义上,个体不仅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还需要培养一种对科技的反思能力。例如,在给手机充电时选择不在床上进行,这不仅是对自己安全的保护,也是对他人安全的尊重。对日常行为的反思,有助于我们在这个复杂的科技社会中找到一条更为安全的生存之道。

### 社会契约论:科技与社会的关系

最后,从社会契约论的角度来看,技术产品的安全使用不仅仅是个人行为的结果,更是整个社会共同遵循的规范。政府、企业和消费者之间需要建立一种有效的契约关系,以确保科技发展与社会安全相统一。比如,针对锂电池的安全使用,可以通过立法、宣传教育等方式,提高公众的安全意识,并促进各方在技术、安全和伦理间的良好互动。

在总结上述角度后,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锂电池的安全使用并非单纯依靠技术本身的改进,更需要包括伦理、个体选择和社会责任的多维视角。安全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更是一个深刻的哲学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深入思考,我们能够更好地把握科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进而提升我们生活的安全性与质量。

4

主题

59

回帖

887

积分

白银会员

积分
887
活跃
335
贡献
99
金币
98
发表于 2025-5-9 07:0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才是干货

9

主题

78

回帖

1266

积分

白银会员

积分
1266
活跃
480
贡献
168
金币
93
发表于 2025-5-9 16:22 | 显示全部楼层
找到好贴不容易,我顶你了,谢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新西兰华人论坛

GMT+12, 2025-5-10 00:09 , Processed in 0.041000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