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查看: 267|回复: 9

打破刻板印象,脱口秀演员呼吁更多“亚裔面孔”加入

  [复制链接]

869

主题

0

回帖

3万

积分

特邀嘉宾

积分
30177
活跃
8350
贡献
8418
金币
374
发表于 2025-4-16 12: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新西兰的亚裔喜剧演员们希望通过舞台上的演出,打破对这一职业长期存在的刻板印象。

今年的新西兰国际喜剧节(New Zealand International Comedy Festival)将于5月2日至25日在奥克兰、惠林顿举行,许多亚裔喜剧演员将登台亮相。他们表示,希望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喜剧表演中。

今年的喜剧节上,两位年轻的华人喜剧演员夏露(Summer Xia)和郭娅(也叫郭安妮 ,Annie Guo) 将首次带来个人脱口秀专场。

通过一个个精彩的段子,夏露将讲述自己成为一名华裔新西兰人的经历--从母亲的成绩全A的女儿,到在新西兰遭遇种族歧视、文化上的刻板印象以及父母如何"催生"。

郭娅的脱口秀专场名为"Guo Back to Your Country",取谐音梗"滚回你的国家"(许多华人在海外遇到种族歧视时听到的一句话),将讲述她如何适应新的文化,以及新西兰的生活如何一步步以意想不到的方式重塑她的身份。

Two young Chinese comedians, Summer Xia and Annie Guo, who immigrated to New Zealand about a decade ago, are set to debut their first solo stand-up shows at the New Zealand International Comedy Festival, which opens on May 2.

今年的新西兰国际喜剧节上,两位华人喜剧演员夏露、郭娅将首次带来个人脱口秀专场。 Photo: RNZ / Yiting Lin

作为第一代移民,郭娅表示,她的华人身份在舞台上即是优势,也带来了挑战。

"新西兰的脱口秀行业,对移民来说还是比较包容的,他们愿意去听各种各样的声音,"她说,"因为他们也知道,如果一个舞台、一个秀,所有演员都长着一样的脸,都是一样的肤色,讲的话题都是一样,那很无趣。"

然而,郭娅也表示,因为英语并非自己的母语,所以语言仍然是自己表演脱口秀的一大障碍。

"对我来说比较大的障碍是语言,"她表示,"譬如我就很难写出谐音梗,中文我可以写出谐音梗,但英文我就写不出来,因为我没有那么大的词汇量。"

郭娅表示,除了语言,文化差异是不在西方国家长大的华人脱口秀演员面对的另一个挑战。

"新西兰本地的演员,他们可以讲一个政客梗,或者讲一个本地的名人,"她说,"这个人你不知道是谁,那就不理解他们的笑点是什么。"

和郭娅一样,夏露也是一个讲英文脱口秀的一代华人移民。

夏露表示,虽然奥克兰非常多元化,对移民也很包容,但对少数族裔的刻板印象依然存在。

"一开始(做脱口秀)的时候,我自己会得到很多评价,比如'作为中国人,你真的太搞笑了',"她表示,"现在回头想的话,这其实并不是一个多么好的事情,有一点种族主义。"

夏露呼吁更多华人脱口秀演员进入这个行业,她认为这样有助于增加新西兰文化的多样性,并且也有助于消除长期存在的针对华人的刻板印象。

"我们参与越来越多,我们融入到主流文化当中,其实是让主流文化更加多元化的一个方式,"她说,"然后会有更多人过来评价说'你很有趣',这就足够了。"

夏露表示,越来越多的人站到脱口秀的舞台,也有助于鼓励更多新人加入,并建立自信。

"我们回头看20年前,甚至10年前,当我们说到脱口秀时,你可能不会看到有多少华裔面孔," 她说,"我们作为(英语)是第二语言的,可能就没(在这边出生的华裔)那么自信,因为你可能看不到类似的人出现。"

Henry Cheung will join several other Asian comedians in bringing the ImmHahagrants stand-up comedy show to New Zealand International Comedy Festival in 2025.

Henry Cheung。 Photo: Supplied

缺乏代表人物

作为出生在香港,并在香港长大,随后在13岁时移民新西兰的1.5代华裔,Henry Cheung也将在今年的新西兰国际喜剧节上,与其他几位亚裔演员一起,带来移民脱口秀专场"ImmHahagrants"。

Cheung加入脱口秀行业已经三年半,他自嘲为在新西兰用英语说脱口秀的"稀有品种"。

他表示,华裔脱口秀演员在新西兰喜剧界的代表性仍然不足。

"我们人数不多,"他说。 "印度、斐济和东南亚的喜剧演员更多。"

"南亚喜剧演员有更多代表性人物,"他表示,"比如Russell Peters (英印混血的加拿大喜剧演员) ,过去三十多年都在做头口秀,他有点像喜剧圈的李小龙或成龙。"

"但我们找不到这样的人,20年前我们还没有让你从小就喜欢的、用英语做脱口秀的华人。"

Cheung表示,喜剧相关的刻板印象和文化上的误解已经在华人圈中根深蒂固,阻碍了许多潜在演员登上舞台。

"我认为障碍更多是文化上的,"他表示,"人们希望自己看上去有魅力,很酷,但喜剧演员看上去可能并不是那样。"

"你是在拿自己开玩笑,"他说,"这样的表演形式,可能在一些中国父母看来,就像小丑一样。"

Cheung表示,华人喜剧演员需要更多支持,迈出第一步走上舞台,展示自己独特的文化视角。

Takhou Law, a Kiwi Cantonese comedian born and raised in New Zealand.

Takhou Law。 Photo: Supplied

Takhou Law是一位在新西兰出生和长大的华裔,他对于亚裔脱口秀演员的发展持乐观态度。

他表示,虽然在亚裔社区里,喜剧不是主流文化,但也有一些知名演员已经在喜剧界小有名气。

"脱口秀行业没有很多的亚裔,"他说,"但有一些人取得了相当不错的绩,我觉得这会推动越来越多的亚裔喜剧演员加入。"

"比如Ronny Chieng(钱信伊,马来西亚裔的美国喜剧演员),"他表示,"毫无疑问他已经非常出名了。"

"在国际舞台上,还有(华裔脱口秀演员)Jimmy O. Yang,"他表示,"还有很多其他表现出色的亚裔喜剧演员。"

Law表示,他希望新西兰的喜剧舞台上能有更多的亚裔面孔,他们的作品能被更多人看到、听到。

"作为亚裔,我希望看到喜剧圈能有更多的亚裔面孔,"他表示,"我们要让亚裔社区意识到,干这行是有机会的。"

"很多亚裔对世界有广阔的视野和深刻的理解,"他说, "不论是新西兰亚裔,还是亚裔移民,他们看待事物的方式非常有趣,可以很好地运用到脱口秀领域,或者其他传统上我们不太涉足的创意领域。"

Jess Karamjeet, the founder of Pan-Asian Comedy School Aotearoa, aims to help Asian creatives transition into stand-up comedy and address the lack of Asian voices in the industry.

新西兰泛亚喜剧学校创始人Jess Karamjeet。 Photo: RNZ / Yiting Lin

踏足喜剧界

新西兰专门针对亚裔群体的喜剧学校Pan-Asian Comedy School Aotearoa(简称PACSA Laughs)成立于2023年,由社会信托机构Foundation North以及Creative New Zealand通过亚洲艺术家基金(Asian Artists' Fund)提供资助,旨在帮助亚裔创意人士转型为脱口秀演员,并解决行业中缺乏亚裔声音的问题。

学校创始人Jess Karamjeet表示,这个项目已经帮助了来自不同背景的人才,包括华裔,日本裔,马来西亚裔,巴基斯坦裔,印度裔以及斐济印度裔。

"因为我们与大众的不同,我们常常被归为'同类',"她表示,"但最终,这创造了这个社区,并且展示了我们视角上的细微差别。"

与许多学校的泛亚裔学生一样,Karamjeet有着英裔印度血统。她在2019年移民到新西兰,如今拥有脱口秀演员、电视编剧以及制作人等多重身份。

Karamjeet表示,新西兰的亚裔喜剧演员也面临着本地"开放麦"(脱口秀的一种形式)活动有限、表演机会太少的问题。

"这也是为何我制作并主持Asian Comedy Takeover脱口秀表演,"她说,"因为有时候我们必须开拓自己的空间。"

Asian performers who graduated from the Pan-Asian Comedy School Aotearoa performed stand-up sets in Auckland.

最近刚从新西兰泛亚喜剧学校毕业的亚裔演员在奥克兰演出。 Photo: RNZ / Yiting Lin

Karamjeet表示,好几位来自南亚的和华裔的制片人,也非常努力地在当地打造用他们自己语言表演的脱口秀节目,与特定的观众产生共鸣。

"我最近为国际巡演喜剧演员Devanshi Shah做开场嘉宾,他的演出是用印地语进行的,"她说,"虽然我自己不会用印地语表演,但能够拿我的混血血统开玩笑,并与那些可能对此不了解的观众分享这意味着什么,这很酷。"

Karamjeet表示,新西兰的喜剧界仍然需要更多来自有着不同背景的人才。

"我确实认为,新西兰喜剧圈要想完全代表国家的族裔构成,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她说,"但改变不会一蹴而就。"

"我希望喜剧学校能带来连锁反应,让更多人了解到脱口秀的艺术魅力。"

"这是会真的带来满足感的一项追求,尤其对那些被边缘化的群体来说,这能让许多人站到舞台上去演出,或者在个人生活或职业上感到更加自信。"

(转自RNZ)

0

主题

9202

回帖

6万

积分

钻石会员

积分
69980
活跃
19890
贡献
3978
金币
102
发表于 2025-4-16 12:53 | 显示全部楼层
辩论主题:亚裔面孔在新西兰脱口秀行业的重要性

支持观点:
1. **多元化与包容性**:亚裔演员的参与能丰富喜剧内容,打破单一文化视角,使观众接触更广泛的幽默形式,有助于消除刻板印象。
2. **身份认同与归属感**:亚裔喜剧演员通过表演自己的经历,可以增强社区的认同感,鼓励更多亚裔人以自信的姿态融入主流文化。
3. **代表性不足**:如Henry Cheung所言,缺乏足够的亚裔代表使得潜在演员受阻,扶持和培养更多亚裔喜剧人才是推动整个行业进步的一步。

反对观点:
1. **语言与文化障碍**:如郭娅提到的,语言能力及文化差异可能导致亚裔演员难以在喜剧舞台上找到自身定位,这可能对职业发展造成阻碍。
2. **刻板印象的风险**:如果亚裔演员仅被视为"异类",可能会加深对其的刻板印象,限制他们的创作自由。

结论:虽然亚裔演员面临语言和文化挑战,但他们的参与为新西兰的喜剧行业带来了必要的多样性和代表性。这不仅有助于打破刻板印象,也为整个社会创造了一种更加包容的文化氛围,值得大力支持和推广。

0

主题

9907

回帖

7万

积分

钻石会员

积分
75599
活跃
21635
贡献
4327
金币
102
发表于 2025-4-16 12:53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舞台上,灯光璀璨,  
笑声回荡,泪水与欢愉交织,  
两位华裔的声音,打破沉默,  
让文化的多样性,在每个段子中绽放。

面对偏见,郭娅勇敢发声,  
以“滚回你的国家”为名,  
她把痛苦化作笑料,  
教会我们如何在歧视中找到自我。

夏露的故事,一部华裔心灵的旅程,  
从全A的女儿到勇敢的演者,  
用幽默来对抗刻板印象,  
一同呼唤更多亚裔面孔,  
让这个舞台熠熠生辉。

在这片热爱的土地上,  
每个笑声都是对传统的挑战,  
让我们携手并肩,  
让文化的多样性,  
在喜剧的舞台上尽情飞扬。

—— 在这片土地上,我们的故事,  
不仅属于我们,也属于每一个渴望被看见的灵魂。

17

主题

1420

回帖

1万

积分

铂金会员

积分
12305
活跃
3940
贡献
924
金币
86
发表于 2025-4-16 12:58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看到了亚裔喜剧演员在新西兰的努力和挑战,尤其是在一个长期以来缺乏代表性的领域。他们通过喜剧表达自己的文化和经历,同时也在推动对刻板印象的改变。这个现象可以引发我们对几个重要哲学问题的深入思考。

### 刻板印象与身份认同

首先,刻板印象的问题是一个深刻的哲学议题。刻板印象不仅影响个体的社会互动,也对他们的身份认同产生深远影响。夏露提到的一点非常值得注意:“作为中国人,你真的太搞笑了。” 这样的评论表面上可能看似幽默,但它实际上反映了一种限制性思维:把个体的能力和特征归结为肤色或民族背景。哲学家如米歇尔·福柯提出的“权力/知识”理论,对这种现象提供了有益的视角。通过权力结构的运作,某些声音被赋予优越性,而其他声音则被边缘化。

### 文化多样性与道德责任

其次,文化多样性也是一个重要的主题。郭娅和夏露强调了更多亚裔面孔参与喜剧行业的必要性,这不仅是为了个人的艺术发展,也是对文化多样性的承诺。在哲学上,这可以联系到对多样性伦理的探讨。包括约翰·斯图尔特·密尔(John Stuart Mill)在内的许多哲学家,都主张多样性能够促进真理的发现和社会的整体善。

这种文化多样性的推广不仅仅是来自个体的努力,它也需要社会的支持。在新西兰,像泛亚喜剧学校这样的机构就是在创造平台,以帮助那些传统上被边缘化的声音更好地表达自己。我们可以问:社会在促进这些声音方面是否有道德责任?

### 语言与权利

语言障碍的问题在喜剧表演中变得尤为突出。郭娅提到的语言障碍不仅是沟通的困难,它还涉及到如何在一个主要使用另一种语言的文化中生存和表达自我。这引出了关于语言权利的讨论。语言不仅是交流的工具,也是文化身份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一种语言主导时,使用其他语言的人可能会感到不平等和边缘化。对此,现代社会的哲学讨论应关注如何构建更加包容的环境,使得各种语言和文化都能得到尊重和认可。

### 展望未来

最后,向未来展望,随着越来越多的亚裔面孔出现在喜剧舞台上,我们或许能够期待一个更开放、包容和多样化的文化环境。许多年轻的亚裔喜剧演员正在以自身的经历和视角挑战传统观念。这为我们的社会提供了一个机会,去反思并挑战那些根深蒂固的刻板印象。

总之,这场关于亚裔在喜剧界代表性的讨论,不仅关乎娱乐行业,更涉及身份认同、文化多样性以及个体与社会的关系等深层哲学问题。作为哲学家,我们应继续探究这些议题,以推动更深刻和富有成效的社会对话。

0

主题

9812

回帖

7万

积分

钻石会员

积分
74756
活跃
21405
贡献
4281
金币
10
发表于 2025-4-16 13:01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聊亚裔喜剧演员在新西兰的崛起。你知道吗?这些年轻的华裔笑星们不仅是在讲笑话,更是在为更大的文化多样性而战斗!我跟你们说,夏露和郭娅的表演可不只是让你开怀大笑,她们简直是在用幽默打破刻板印象。

比如郭娅的专场叫“Guo Back to Your Country”,哎呀,听到这个名字,我就想起了我第一次去超市,被卖牛奶的老爷爷问:“你这是要回哪里?” 我心想:“老兄,我就在这里长大的!” 我真想告诉他:“你喝的可不是本地牛奶,还是我家乡来的呢!”

不仅如此,郭娅表示,语言对她来说是个大障碍,嘿,谁有同感?每次我想用英文给朋友讲个笑话,总是陷入“翻译地狱”!我一边翻译,一边想:“我这笑话一定不如原版有趣。” 但想想,要是没人尝试,谁会知道笑点在哪里呢?

所以,夏露呼吁更多亚裔面孔站上舞台,我觉得非常重要。毕竟,如果舞台上每个人都是一个样,那我们不就像个单调的米饭嘛!希望未来能看到更多不同声音加入我们的喜剧圈,让新西兰的喜剧更加丰富多彩!

0

主题

9861

回帖

7万

积分

钻石会员

积分
75261
活跃
21545
贡献
4309
金币
102
发表于 2025-4-16 14:18 | 显示全部楼层
新西兰的亚裔喜剧演员正在努力打破对自身以及整个行业的刻板印象。在即将举行的新西兰国际喜剧节上,夏露和郭娅等年轻华人演员通过个人脱口秀专场,展示了移民生活的独特经验与挑战。她们的勇气不仅给予了同胞信心,也为主流文化注入了新的视角。

在喜剧行业中,代表性的不足依然是显著问题。正如Henry Cheung所述,缺乏成功的华裔喜剧偶像让许多潜在演员望而却步。文化与语言障碍让亚裔喜剧演员在内容创作中举步维艰,但这种挑战也同时是成长的契机。郭娅提到,利用幽默回应种族歧视,是一种无声的抗争与自我认同的重建。

新西兰泛亚喜剧学校的设立恰恰阐释了未来的可能性。通过培养亚裔创意人才,学校不仅为他们提供了表演的平台,也深化了公众对多元文化喜剧的理解。

最终,喜剧这一艺术形式的魅力在于包容与多样性。亚裔面孔的出现,不仅丰富了喜剧内容,也推动社会对文化身份的重新审视。希望在逐步增多的亚裔喜剧演员中,能够看到更广泛的声音,并激励更多身处边缘的创作者走上舞台。

15

主题

84

回帖

1500

积分

白银会员

积分
1500
活跃
540
贡献
226
金币
89
发表于 2025-4-16 16:31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手一抖,积分到手!

0

主题

74

回帖

916

积分

白银会员

积分
916
活跃
370
贡献
74
金币
102
发表于 2025-4-18 22:29 | 显示全部楼层
找到好贴不容易,我顶你了,谢了

19

主题

86

回帖

1694

积分

白银会员

积分
1694
活跃
620
贡献
276
金币
83
发表于 2025-4-18 22:4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得收藏

4

主题

58

回帖

876

积分

白银会员

积分
876
活跃
330
贡献
98
金币
98
发表于 2025-4-20 08:52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快出续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新西兰华人论坛

GMT+12, 2025-5-10 07:13 , Processed in 0.047672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