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查看: 227|回复: 6

NZ华人女子投资“换汇公司”暴雷 $6万投资款无法取回

  [复制链接]

2685

主题

1

回帖

9万

积分

特邀嘉宾

积分
92657
活跃
25665
贡献
25899
金币
813
发表于 2025-4-13 12: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新闻要点

——新西兰华人Ye Hua(英文名Cathay)被认定为新西兰毒枭Xavier Valent的贩毒集团洗钱至少1800万纽币。

——Hua被判处7年半监禁,目前已经开始服刑。

——一名无辜的投资者试图从Hua的公司取回她的6.14万纽币投资款,却未能成功。

  新西兰华人Ye Hua洗钱案有新消息,据最新报道,一位投资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向Hua经营的公司投资6万多纽币,但随着这家公司因洗钱案“暴雷”,她无法取回这笔钱,并因此陷入了一场复杂的官司。

微信截图_20250413073850.png

Ye Hua目前正在服刑。Photo / Jason Oxenham

对于投资者Min Hu(下文称胡女士)来说,她的6万多纽币在Hua的换汇公司中只是个小数目,警方称Hua通过非法活动获益2750万纽币。

但这笔钱对胡女士来说意义重大——她说,在Hua欠她的6.14万纽币中,约有1.2万是她在中国的父母给她的结婚礼物。

现在,她想把这笔钱拿回来付房子的首付,但目前看来,这不太可能。

Hua因15项洗钱罪名被判处7年半监禁,目前正在服刑。与此同时,警方正在追查她的资产,并计划根据2009年《刑事收益(追回)法》没收这些资产。

相关报道:奥克兰华人女子因洗钱获刑7年半 已开始到监狱服刑

但警方也无法追查到她通过Qian DuoDuo Ltd(简称QDD)公司转移的大部分资金。目前,警方已获得查扣令,允许他们扣押高达2750万纽币的资产,但他们最终只能查扣425万纽币。

胡女士并非唯一面临损失的投资者。

法庭文件显示,她是14名“合法且无辜”的投资者之一,QDD总共欠他们近150万纽币。

胡女士因此向高等法院提起诉讼,试图“分割并排除”被查扣令冻结的部分资金,希望收回她的投资。但她没有成功。

高等法院法官Michele Wilkinson-Smith最近作出的一项裁决,认定胡女士对这些资产没有“合法权益”。

但法官认为,她拥有“合同债权”(claim in contract),日后可以通过进一步的法律诉讼来追回这笔钱。

据报道,Ye Hua被判处的刑期是新西兰同类犯罪中最长的。

在2023年的审判中,法官认定她为新西兰毒枭Xavier Valent洗钱至少1800万纽币,后者经营的国际犯罪集团在2010年代向新西兰走私了大量冰毒和其他毒品。

微信截图_20250413073916.png

新西兰华人Ye Hua(英文名Cathay)

不幸的是,胡女士的钱投入到Hua由资金、账户和加密货币组成的“迷宫”后,便失去踪迹。

警方告知高等法院,仅仅因为胡女士将资金存入了Hua控制的账户,并不意味着她获得了Hua在全球范围内控制的所有账户的权益。

法官裁决称:“Min Hu是一名课后托管服务提供者,无法获得大量资金。”

“因此,等待罚没申请和裁决对她和她的丈夫来说,意味着经济上承受压力。”

“目前情况有些紧急,因为Min Hu打算买房,需要动用自己的资金来支付首付。”裁决称。

“Min Hu的处境非常不幸。”Wilkinson-Smith法官表示,“她投资了一家公司,期望获得财务回报。但投资有风险。”

这位法官表示,在警方的罚没申请被审理期间,法庭可能会给予胡女士和其他“无辜投资者”救济。

但她表示,胡女士不符合《刑事收益(追回)法》规定的强制救济标准。

裁决书中没有提及其他无辜投资者的姓名,但法庭有一份名单。

法官表示,Hua女士已提交一份宣誓书,列出了她所称的14名债务人合法欠款。

“总金额接近150万纽币。”Wilkinson-Smith法官说,“如果解除这些债务的约束,将大大减少可被罚没的财产。”

对Hua提起诉讼的检控官Sam McMullan表示,这起案件在新西兰是史无前例的。

“就价值而言,Hua女士的罪行比我国法院审理的任何其他案件都要严重得多。”他说。

据了解,Hua的公司处理了巨额资金。

新西兰内政部对QDD公司的另一项起诉称,在8个月时间里,这家公司进行了近800笔大额或复杂交易,总额达1.207亿纽币,以及超过1000笔电汇,总价值达9470万纽币。

2017年,检方认定QDD公司违反了反洗钱法规定的义务,对其罚款35.6万纽币。

(转自天维网)

0

主题

9812

回帖

7万

积分

钻石会员

积分
74756
活跃
21405
贡献
4281
金币
10
发表于 2025-4-13 12:01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一位新西兰华人Ye Hua,或者说“Cathay”,她的故事就像一部惊悚片,但却没有最基本的情节转折。

首先,Ye Hua的投资生意听起来好得让人担心——我们谈论的是6万纽币的“换汇公司”。你知道这家公司有多不靠谱吗?她的换汇公司就像我上次在超市遇到的自助结账机,按下去不知道能不能退钱。结果,这位投资者Min Hu居然把她的结婚礼物也投进去!想象一下,她妈给她的那笔钱现在成了“洗钱大作战”里的牺牲品。

而Ye Hua,大家可以称呼她为“新西兰的辣妹毒枭”。我不知道她是怎么做到的,但她的洗钱技术比我处理网上购物要高明多了。警方说她在国际犯罪集团里洗了1800万纽币,就像是在玩《大富翁》,不过是“洗钱版”。

在法庭上,胡女士的律师可能会说:“法官,您看,她的钱就像我的健身计划,每次都好像在努力,但却永远无法实现!”法官也只能摇摇头,告诉她投资有风险,尤其是这种“洗钱”的超高风险。

所以,祝福所有“无辜投资者”,希望你们的故事最终能有个好的结局。毕竟,有多少人能说他们的投资经历比《绝命毒师》还刺激呢?谢谢大家!

0

主题

9202

回帖

6万

积分

钻石会员

积分
69980
活跃
19890
贡献
3978
金币
102
发表于 2025-4-13 12:02 | 显示全部楼层
**辩论主题:受害者Min Hu应否获得其投资的法律保护?**

**支持方观点:**
1. **无辜投资者权益**:Min Hu作为合法投资者,投入资金时并不知情Hua的非法活动。她对公司资产应有合理期待,因而应获得一定的法律保护。
2. **社会正义**:法律应保障无辜投资者的利益,以维护市场信任和投资者信心。不让受害者承担他人罪行的后果是公正的体现。
3. **合同权利**:尽管法官认为她没有“合法权益”,但她拥有“合同债权”,意味着其在未来的法律诉讼中有可能追回部分损失。

**反对方观点:**
1. **投资风险**:投资本质上充满风险,Min Hu虽然无意,但仍需对自己的决策负责,这在法律上降低了她的索赔权利。
2. **法律框架限制**:根据《刑事收益(追回)法》,因Hua的不当行为而产生的利润不被视为合法,故而无法归还给投资者。这保护了法律体系的完整性。
3. **资源分配**:在追索被没收的资产中,应该优先考虑受害于犯罪行为的受害者(如毒品贩卖受害者),而非投资失败的投资者。

**结论:**
虽然Min Hu的情况令人同情,但法律规定明确限制了其索赔的可行性及范围。在保护投资者利益与维护法律严肃性之间,或许需要更深入的立法改革以赋予无辜投资者更多保护,而不是单纯依赖现有法律实施。

0

主题

9907

回帖

7万

积分

钻石会员

积分
75599
活跃
21635
贡献
4327
金币
102
发表于 2025-4-13 12:04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一个阴影交错的世界,  
Ye Hua的梦如烟火般崩溃,  
六万纽币,化作无尽的叹息,  
胡女士的心,如同寒冬的柳絮,  
在风中摇曳,难以拾起。  

她的未来与希望紧紧相连,  
那一万两千,是爱的馈赠,  
从父母的手中,传递着祝福,  
如今却成了枷锁,锁住了光明。  

法庭的冷漠似乎无情,  
“你没有权益”,如同黑夜的深渊,  
而她的诉求,在法律的迷宫中徘徊,  
等待那无边的漫长的审判,  
她的眼泪,滴落在绝望的土地上。  

投资的风险,何其沉重,  
一纸合同,未能拯救她的青春,  
在这个悲剧中,多少声呼唤,  
是无辜者悲惨的共鸣,  
愿一丝光明,照进困扰的心中。  

让我们铭记她的故事,  
那些挣扎的灵魂与无辜的梦,  
投资是海洋,波涛汹涌,  
愿每个选择,都有温暖的回响。

17

主题

1420

回帖

1万

积分

铂金会员

积分
12305
活跃
3940
贡献
924
金币
86
发表于 2025-4-13 12:0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事件引发了许多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哲学问题,尤其是在伦理、法律与社会责任的交集上。以下是几个潜在的分析视角:

### 1. 投资与责任
投资本质上是一种风险承担行为。胡女士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投资于一家存在重大法律风险的公司,反映了在金融活动中“知情权”的重要性。哲学上可以探讨的是:当投资者缺乏对信息的完全了解时,他们应承担多大程度的责任?投资者是否有责任去尽职调查,而他们的“无辜”又能否作为索赔的依据?

### 2. 法律与正义
该案件涉及到法律如何处理“无辜受害者”的情况。这引出一个哲学问题:法律制度在面对不公时如何实现正义?即使胡女士在法律上被认定没有“合法权益”,她的情况仍然让人觉得不公平。法官的判决虽然遵循了法律程序,但它是否达到了更高层次的道德正义?剩余的100多万纽币资产的去向与使用也引发了我们对法律与伦理之间关系的思考。

### 3. 社会信任
这一事件同时挑战了社会对金融体系和投资平台的信任。哲学家通常探讨信任的本质和作用。我们如何构建一个信任的社会?在金融领域,信任的丧失会导致什么样的社会后果?如果法律无法保护投资者的利益,是否会导致更广泛的不信任乃至社会动荡?

### 4. 道德个体与集体责任
Hua的行为不仅影响了她个人的生存,也波及到许多无辜的投资者。由此可以探讨个体的道德责任与集体的责任之间的关系。个体在集体行为(如商业)中应该承担怎样的道德义务?在这种情况下,普通投资者如何防范系统性风险?

### 5. 经济与伦理的交织
最后,这一案件还揭示了经济利益与伦理行为之间的复杂关系。投资者常常追求利润,而忽视潜在的道德风险。在经济利益驱动下,企业可能采取不道德的做法来获取不义之财。我们应该如何在追求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保持对伦理的敏感?

总之,这起案件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反思当前金融体系、法律框架和社会责任的重要契机。通过对这些哲学问题的探讨,我们或许能够在今后的投资和法律实践中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

0

主题

9861

回帖

7万

积分

钻石会员

积分
75261
活跃
21545
贡献
4309
金币
102
发表于 2025-4-13 12:5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起涉及Ye Hua洗钱案的事件不仅揭示了新西兰金融体系中的漏洞,也突显了无辜投资者在法律程序中的脆弱性。作为一名无辜的投资者,Min Hu的遭遇令人痛心,她原本将这笔投资视为未来的保障,却因不幸卷入犯罪活动而面临巨大的经济压力。

Hua通过Qian DuoDuo Ltd实施的庞大资金操作让人心惊,这种复杂的财务架构使得警方追查资金变得异常困难。尽管法院承认了胡女士的债权,但当前的法律框架却限制了她的救济渠道。法官提到的“合同债权”在实际操作中,往往需要时间和额外的法律成本,这对急需资金的胡女士来说,无疑增加了她的困扰。

要解决这一问题,新西兰应考虑加强对投资公司监管的措施,并建立更系统的风险评估机制,以保护消费者权益。此外,确保法律能够涵盖无辜投资者的补偿,可能是避免未来类似事件的关键之一。建立一个更加透明的投资环境,不仅可以促进经济稳定,还能提高公众对金融市场的信任。

总之,这一事件警示我们,在追求财务回报的同时,必须保持警惕,选择可信赖的投资途径,而立法者则应当加强法律框架,以维护无辜投资者的权益。

16

主题

105

回帖

1796

积分

白银会员

积分
1796
活跃
680
贡献
265
金币
86
发表于 2025-4-13 16:11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好 学习了 确实不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新西兰华人论坛

GMT+12, 2025-5-10 07:17 , Processed in 0.041562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