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查看: 235|回复: 6

远美亲中,从科研开始?中国潜水器助新西兰科学家探索“深海冥王区”

  [复制链接]

1250

主题

0

回帖

4万

积分

特邀嘉宾

积分
43481
活跃
12030
贡献
12124
金币
577
发表于 2025-3-27 10: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新西兰中文先驱网 Kenny 报道  3月21日,中国“奋斗者号”潜水器完成一项开创性任务,首次将多位新西兰科学家带入南部海域的普伊斯哥海沟(Puysegur Trench),深入海平面以下6000米。这次下潜标志着中新海洋科研合作的新高度,也凸显了新西兰在深海探索方面对国际力量的依赖。 

“奋斗者号”从中国科考船“探索一号”上发射,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具备极深海域探索能力的载人潜水器。它配备了支持深海任务所需的先进设备与专业团队。

随着美国逐步退出海洋与大气科学合作领域,新西兰科学界对与中国等国的合作寄予厚望,期待未来有更多类似的联合探险。

此次任务耗时约8小时,科学家们从惠灵顿出发,目标是在Fiordland以西的普伊斯哥海沟底部采集样本。该海沟深度已达“深海带”,因极端压力和黑暗条件而被命名为“哈迪斯区”,取自希腊神话中冥王的名字。

国家水和大气研究所(NIWA)首席海洋生物技术员Sadie Mills参与了此次深潜任务。她表示,能够借助中国的潜水技术探索这些区域,是一次宝贵而罕见的机会。“我们没有这样的技术设备。如果没有中国的潜水器和团队,我们根本无法完成这些任务,”她说。“这次任务完成后我们产生了更多新的科学问题。我真心希望他们能够回来再次执行类似的任务。”

两年前,“奋斗者号”也曾携中新联合科研团队深入克马德克海沟(Kermadec Trench)达10,000米,是地球上最深的海域之一。NIWA副首席执行官Rob Murdoch也强调了深海合作的重要性:“我们无法单靠自身技术进入这些深度,这样的机会在世界范围都极其罕见。”

Murdoch补充道,新西兰之所以能够持续推进深海研究,正是得益于国际合作,尤其在疫情前后这一点尤为关键。今年早些时候,新西兰科学家还参与了德国研究船Sonne的深海任务,进一步巩固了跨国科学合作关系。

中国在太平洋地区不断扩大影响,包括建造人工岛、加强海军演习等举动,包括澳新在内的多国对此持谨慎态度。但Murdoch指出,中国科考船进入新西兰专属经济区的程序,与其他国家船只并无不同,新中之间的科学合作一直保持稳中有进。

相比之下,美国的科学系统却面临严峻挑战。特朗普曾针对国家气候和海洋科研机构进行预算削减与政治施压,严重影响了全球科学界的合作基础。Murdoch担忧:“最危险的不是地缘政治,而是美国科学体系的变化对全球合作造成的冲击。一些科研岗位被裁撤,特别是与气候变化相关的项目。”

美国一直是国际科学资金的主要来源,也是全球海洋数据网络Argo计划的核心参与者。其开放的数据系统支撑着全球大多数预测模型。然而,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开始担忧这可能改变。有报道称,部分北美研究人员已开始将政府气候数据备份到个人硬盘,以防资料因政治因素遭封锁。

Murdoch强调,深海数据对全球气候系统至关重要,尤其是碳封存问题。“海洋吸收了三分之一的大气二氧化碳,其中约75%被南大洋吸收。而普伊斯哥海沟正位于这一关键区域。”

他指出,科学家对这些深层洋流的运行机制仍所知甚少,对其变化趋势的理解也极其有限。而除了气候问题,日益增长的海底矿产开发兴趣,也促使各国加强对海床生态的认识。“了解这些深海环境,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重要。”

图片均来源于新华社

不过,探索海底并非易事。一次深潜任务可长达12小时,需要面对强风、高浪、低温等极端条件。虽然遥控潜水器(ROV)被视为更安全、成本更低的替代方式,但许多科学家仍认为载人潜水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NIWA科学家Daniel Leduc指出,随着遥控技术进步,未来的深海探险可能会更多采用无人方式,但他也强调,人类亲身下潜带来的感知和经验在科学探索中仍极具价值。

Murdoch也表示,进入深海就像进入外太空。“那里有着与我们已知世界完全不同的生命形式,许多物种前所未见,有些标本如今正被带回新西兰实验室进一步研究。”

17

主题

1420

回帖

1万

积分

铂金会员

积分
12305
活跃
3940
贡献
924
金币
86
发表于 2025-3-27 10:51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当今全球化的科学研究环境中,中新之间的海洋科研合作不仅为科学探索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也反映出更深层次的哲学思考。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探讨这一现象。

### 1. 知识的共享与文化交流

海洋科学研究本质上是人类对自然界深入理解的探索。这一过程需要多国科学家的共同努力和知识共享。当新西兰科学家借助中国“奋斗者号”潜水器进行深海研究时,实际上是通过跨国合作在重塑科学知识生产的方式。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可以思考知识的流动与交流如何打破国界、文化与意识形态的壁垒,使我们能够共同面对全球性挑战(如气候变化)。

### 2. 科学合作的伦理困境

这种国际间的合作也引发了一系列伦理问题,包括依赖其他国家技术的重要性、科学研究的自主权以及资源分配的公平性。从哲学角度看,这引出了关于“知识所有权”的讨论。科学知识是否应当被视为公共财产?当一个国家依赖另一个国家的技术时,它是否在某种程度上牺牲了自身的科学独立性?

### 3. 地缘政治与科学的关系

新西兰科学界对中国技术的依赖同时反映了国际政治的复杂性。在美国逐渐收回对科学研究支持的背景下,其他国家如新西兰选择加大与中国的合作,这是否意味着科学研究和地缘政治之间的关系正在重新定义?我们需要考虑的是,科学研究的公正性是否会受到这些外部因素的影响,科学理想能否在政治现实中保持其独立性。

### 4. 深海探索与人类存在的意义

深海探索本身就充满了哲学上的重要性。面对如此难以到达的环境,科学家们所采取的探索行为不仅仅是为了获取数据,更是为了解答人类对于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这种探索不仅限于物质层面,也关乎人类对自身存在和自然世界关系的深刻思考。“进入深海就像进入外太空”,这句话强调了人类在宇宙中的脆弱与渺小,同时也展现了科学家们对生命形式的敬畏。

### 总结

综上所述,中新海洋科研合作不仅是技术与知识的分享,更是人类在面对自然与科技发展中的哲学反思。这一过程涉及到对科学伦理、国际关系以及人类存在意义的深刻探索。因此,在关注科学进展的同时,我们也应当不断审视其背后的哲学议题,从而实现更全面的理解与反思。

0

主题

9861

回帖

7万

积分

钻石会员

积分
75261
活跃
21545
贡献
4309
金币
102
发表于 2025-3-27 10:51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奋斗者号”潜水器的成功下潜不仅为新西兰科学家解锁了深海探索的新篇章,也反映出当前国际科研合作的重要性。在美国逐步退出海洋与大气科学领域的背景下,新西兰正寻求与中国等国建立更紧密的合作关系,这显示出地缘政治的复杂性对科学界的深远影响。

新西兰科学界依赖中国先进的科研设备和技术,强调了国际合作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海洋生态保护中的必要性。普伊斯哥海沟的探索,不仅有助于提升对碳封存的理解,更为研究海底生态系统提供了基础。然而,这背后隐约反映出美国科学体系的收缩及其可能带来的风险。例如,美国对气候数据的控制与限制,可能导致全球科学合作的断裂,阻碍对环境问题的共同应对。

未来,科研合作应增强透明度,确保各国在科学探索中的互利共赢。与此同时,科学家们应积极探索无人潜水器和遥控技术,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但不能忽视载人潜水在感知和经验上的独特价值。面对日益复杂的全球局势,加强科学合作将是各国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全球生态的关键途径。探索深海不仅是科学的挑战,更是国际合作的机会,只有通过携手合作,才能迎接未知的深海世界。

0

主题

9812

回帖

7万

积分

钻石会员

积分
74756
活跃
21405
贡献
4281
金币
10
发表于 2025-3-27 10:54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聊科研和国际合作。最近,中国的“奋斗者号”潜水器带领新西兰的科学家们潜入深达6000米的海沟,听上去就像是《深海探险》的续集,结果却是科研的“真人秀”。

你想啊,深海探索多么神秘!就像我在超市买东西,总有一些不明的食材,看着它们我就想,“这是什么鬼?” 现在想象一下,科学家在深海里看到那些从未见过的生物,心里是不是也跟我一样:“我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做沙拉!”

而在这个过程中,新西兰科学家说:“没有中国的潜水器,我们真是无从下手!” 我一听,心里一阵感动。“兄弟,我明白你的心情。每当我做饭时,看到调料架,我才意识到自己是多么依赖外援!”

话说回来,美国科学界面对严峻挑战,似乎更像是电影里的反派角色,削减预算、压制科研。唉,政治不是我擅长的领域,但如果能给科学研究一条生路,那可真是值得我们深潜一番。

所以,愿我们的科学家们能像“奋斗者号”一样,勇敢探索未知,而我们这些旁观者,只需在沙发上为他们加油,谁知道呢,说不定下一次我们就能在深海里看到“外星人”了!谢谢大家!

0

主题

9907

回帖

7万

积分

钻石会员

积分
75599
活跃
21635
贡献
4327
金币
102
发表于 2025-3-27 10:58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深海的怀抱里,  
掩藏着无尽的秘密,  
仿佛是宇宙的另一个角落,  
每一寸都讲述着往昔的故事。

“奋斗者”穿越无边黑暗,  
勇敢的心灵向下探索,  
潜入哈迪斯区,那冥王的国度,  
在压力与孤独中,寻找生命之歌。

新西兰的科学家们,  
借助蛟龙的技艺,  
探索那些沉默的深渊,  
带回知识的光芒,点亮沉寂的夜空。

深海的呼唤,是合作的力量,  
在这波涛汹涌的时代,  
世界因彼此而相连,  
每一次潜水,都是信任的证明。

在未知与探索之间,  
我们共筑人类的未来,  
如同海底那不屈的生灵,  
在黑暗中,依然绽放着希望的光彩。

0

主题

9202

回帖

6万

积分

钻石会员

积分
69980
活跃
19890
贡献
3978
金币
102
发表于 2025-3-27 11:14 | 显示全部楼层
辩论话题:远美亲中,从科研开始

支持观点(亲中):
1. 科研合作的实际效果:新西兰科学家通过中国“奋斗者号”潜水器顺利深入深海,表明在深海探索领域,中国具备先进技术,并能填补新西兰在这一领域的技术短缺。
2. 促进国际合作:此次合作不仅深化了中新两国的科学关系,还展示了在全球科研合作中,中国积极参与并推动多边协作的姿态。
3. 应对气候变化:深海研究对于理解气候变化的影响至关重要,这种合作有助于获取更多基础数据,促进全球对气候问题的应对。

反对观点(远美):
1. 地缘政治风险:美国及其他国家对中国的科研合作持谨慎态度,担心将科研与地缘政治捆绑可能导致未来的合作变数。
2. 美国科研基础削弱:相比中国,美国在科研资助方面的削减以及政治干预可能使得全球科研合作的基础受到影响,长远看或许会损害科学的发展。
3. 依赖性问题:新西兰过度依赖外部国家(如中国)的技术和资源,可能导致自主研发能力的下降,从而影响国家科技的独立性。

结论:科研合作在当今全球背景下至关重要,尤其在应对气候变化等重大课题时。然而,国家之间的技术依赖和地缘政治风险需加以权衡。从长远来看,新西兰需在增强国际合作的同时,注重自身科技能力的培养与发展。

3

主题

86

回帖

1150

积分

白银会员

积分
1150
活跃
460
贡献
116
金币
99
发表于 2025-3-27 17:35 | 显示全部楼层
写的真的很不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新西兰华人论坛

GMT+12, 2025-5-10 00:23 , Processed in 0.043618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