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中文先驱网 Kenny 报道 3月21日,中国“奋斗者号”潜水器完成一项开创性任务,首次将多位新西兰科学家带入南部海域的普伊斯哥海沟(Puysegur Trench),深入海平面以下6000米。这次下潜标志着中新海洋科研合作的新高度,也凸显了新西兰在深海探索方面对国际力量的依赖。 “奋斗者号”从中国科考船“探索一号”上发射,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具备极深海域探索能力的载人潜水器。它配备了支持深海任务所需的先进设备与专业团队。 随着美国逐步退出海洋与大气科学合作领域,新西兰科学界对与中国等国的合作寄予厚望,期待未来有更多类似的联合探险。 此次任务耗时约8小时,科学家们从惠灵顿出发,目标是在Fiordland以西的普伊斯哥海沟底部采集样本。该海沟深度已达“深海带”,因极端压力和黑暗条件而被命名为“哈迪斯区”,取自希腊神话中冥王的名字。 国家水和大气研究所(NIWA)首席海洋生物技术员Sadie Mills参与了此次深潜任务。她表示,能够借助中国的潜水技术探索这些区域,是一次宝贵而罕见的机会。“我们没有这样的技术设备。如果没有中国的潜水器和团队,我们根本无法完成这些任务,”她说。“这次任务完成后我们产生了更多新的科学问题。我真心希望他们能够回来再次执行类似的任务。” 两年前,“奋斗者号”也曾携中新联合科研团队深入克马德克海沟(Kermadec Trench)达10,000米,是地球上最深的海域之一。NIWA副首席执行官Rob Murdoch也强调了深海合作的重要性:“我们无法单靠自身技术进入这些深度,这样的机会在世界范围都极其罕见。” Murdoch补充道,新西兰之所以能够持续推进深海研究,正是得益于国际合作,尤其在疫情前后这一点尤为关键。今年早些时候,新西兰科学家还参与了德国研究船Sonne的深海任务,进一步巩固了跨国科学合作关系。 中国在太平洋地区不断扩大影响,包括建造人工岛、加强海军演习等举动,包括澳新在内的多国对此持谨慎态度。但Murdoch指出,中国科考船进入新西兰专属经济区的程序,与其他国家船只并无不同,新中之间的科学合作一直保持稳中有进。 相比之下,美国的科学系统却面临严峻挑战。特朗普曾针对国家气候和海洋科研机构进行预算削减与政治施压,严重影响了全球科学界的合作基础。Murdoch担忧:“最危险的不是地缘政治,而是美国科学体系的变化对全球合作造成的冲击。一些科研岗位被裁撤,特别是与气候变化相关的项目。” 美国一直是国际科学资金的主要来源,也是全球海洋数据网络Argo计划的核心参与者。其开放的数据系统支撑着全球大多数预测模型。然而,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开始担忧这可能改变。有报道称,部分北美研究人员已开始将政府气候数据备份到个人硬盘,以防资料因政治因素遭封锁。 Murdoch强调,深海数据对全球气候系统至关重要,尤其是碳封存问题。“海洋吸收了三分之一的大气二氧化碳,其中约75%被南大洋吸收。而普伊斯哥海沟正位于这一关键区域。” 他指出,科学家对这些深层洋流的运行机制仍所知甚少,对其变化趋势的理解也极其有限。而除了气候问题,日益增长的海底矿产开发兴趣,也促使各国加强对海床生态的认识。“了解这些深海环境,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重要。” 图片均来源于新华社不过,探索海底并非易事。一次深潜任务可长达12小时,需要面对强风、高浪、低温等极端条件。虽然遥控潜水器(ROV)被视为更安全、成本更低的替代方式,但许多科学家仍认为载人潜水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NIWA科学家Daniel Leduc指出,随着遥控技术进步,未来的深海探险可能会更多采用无人方式,但他也强调,人类亲身下潜带来的感知和经验在科学探索中仍极具价值。 Murdoch也表示,进入深海就像进入外太空。“那里有着与我们已知世界完全不同的生命形式,许多物种前所未见,有些标本如今正被带回新西兰实验室进一步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