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查看: 515|回复: 10

13岁!新西兰最年轻杀人犯被宣判,庭审时面对媒体眨眼

  [复制链接]

1250

主题

0

回帖

4万

积分

特邀嘉宾

积分
43481
活跃
12030
贡献
12124
金币
577
发表于 2025-3-19 05: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新西兰中文先驱网 Kenny 报道  2024年5月23日,一场突如其来的青少年冲突在但尼丁市中心的公交枢纽上演,最终导致16岁的三一天主教学院学生Enere Taana-McLaren被刺伤,并在当天晚些时候因伤势过重在医院去世。

案件迅速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而涉案者竟然是一名年仅13岁的少年,他随身携带一把30厘米长的大菜刀,最终导致了这一致命事件的发生。他也因此成为新西兰最年轻的杀人嫌犯。

2025年3月17日,经过长达两周的庭审,陪审团在但尼丁高等法院达成合议,最终裁定该少年过失杀人罪成立,但谋杀罪名不成立。

事件经过

整个事件的发生时间极短,从被告下车到Taana-McLaren倒地,仅仅用了60秒。闭路电视录像记录了这场冲突的全过程——

两名少年在公交站旁的人行道上对峙,彼此辱骂,被告拔出刀后冲向Taana-McLaren,而后者则试图躲避。随后,Taana-McLaren朝被告的头部踢了一脚,二人开始厮打,被告手中的大菜刀挥舞了两次,其中第二刀刺穿了Taana-McLaren的腹部10至12厘米,伤口深入脊椎附近的肌肉,最终造成致命伤害。

Taana-McLaren中刀后,捂着腹部后退,而两人仍在缠斗,直至一名保安介入,将他们拉开。被告随后丢下刀具,沿着Great King Street离开,而受伤的Taana-McLaren则倒在地上,最终因失血过多不治身亡。

被告背景与心理状态

被告是一名身材矮小的青少年,庭审期间,他时常手握指尖陀螺玩具,并由一名通讯助理陪同。他患有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并在2023年因一起抢劫事件遭遇暴力袭击,导致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辩护律师Anne Stevens KC在庭审中指出,因为在祖国发生的暴力事件,让这名青少年对欺凌“高度敏感”,后来他的家人才搬到新西兰;之后他开始在YouTube上观看街头打斗视频,并练习在旧冰箱上挥拳,以增强自卫能力。

然而被告在但尼丁的生活也并不顺利。他在学校中因吸电子烟被发现,随后被学校辅导员带回家,并因此与学校发生矛盾。当天下午,他曾向朋友发送信息,表示要报复举报他的人,并称要“搞X这个混蛋”,显示出他情绪激动,可能已经做好了冲突的心理准备。

检察官Richard Smith指出,被告在当天“准备斗殴”,不仅佩戴了白色滑雪面罩(Shystie),还带着一把20厘米长的刀刃,这种异常的举动引起了Taana-McLaren的注意,据称Taana-McLaren当时有用言语主动挑衅对方。

在此背景下,双方的冲突迅速升级。辩护律师认为,被告当时的行为是出于自卫,因为他看到比自己身材更高大、明显更具攻击性的Taana-McLaren向他靠近,他害怕自己会再次遭遇暴力,因此选择拔刀。

然而,检方则坚持认为,被告不仅没有选择退让,反而追着Taana-McLaren,并用刀刺伤了对方,这说明他的行为超出了合理的自卫范畴。Smith强调,被告在事后对精神病医生的供述显示,他不想被视为“没用的人”,因此才决定持刀还击。

法庭审理与裁决

由于匿名保护令媒体不得提及被告姓名。在审判开始当天,法官Rob Osborne特别批准媒体拍摄被告的申请(但在报道时仍需打码)。现场视频显示,伴随着快门的声音,被告似乎朝媒体席方向眨了眨眼。

庭审期间,陪审团反复观看了闭路电视录像,包括多次慢动作回放和定格分析,试图还原冲突的全过程。录像显示,Taana-McLaren曾敦促被告放下刀,但双方的肢体冲突在此之前已然展开。当被告最终挥刀刺中Taana-McLaren的腹部后,他本人似乎也意识到了事态的严重性。

在审判过程中,被告听到自己篮球技术很好的生活细节时会露出微笑。他一度保持冷静,甚至在律师Stevens KC结束辩护时,向律师席竖起了大拇指。然而在听到Taana-McLaren去世的描述后,他开始哭泣,并表示自己感到“震惊和愧疚”。

“这是最意想不到的事情……我不敢相信是我夺走了他的生命。”

最终,陪审团在两天的审议后达成一致裁决,判定被告谋杀罪不成立,但过失杀人罪成立。由于被告当时年仅13岁,是新西兰最年轻的谋杀案被告,他的身份仍然受到法律保护,直到今年晚些时候正式量刑。

案件的社会影响

图片均来源于Stuff

这一案件在新西兰社会引发了广泛讨论。许多人认为,青少年携带武器的现象值得关注,尤其是过去几年里,社交媒体上兴起的“街头帮派文化”可能对部分青少年的行为模式产生了影响。在闭路电视录像中,可以看到被告曾刻意模仿“黑帮形象”,并在冲突发生时展现出一定的攻击性。

另一方面,也有人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表示担忧。辩护律师指出,被告经历过校园欺凌、暴力袭击,以及家庭隔离,这些因素可能导致他对威胁的感知过度敏感,并在压力下做出极端反应。

根据新西兰司法部的数据,在2014年至2024年间,共有29名19岁及以下的青少年被判谋杀罪,这起案件再次暴露了青少年暴力犯罪的严峻性。

0

主题

9861

回帖

7万

积分

钻石会员

积分
75261
活跃
21545
贡献
4309
金币
102
发表于 2025-3-19 05:0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起新西兰最年轻杀人犯案件揭示了多个深层次的社会问题,特别是青少年暴力、心理健康和武器管控。13岁少年因携带菜刀并致人死亡,令人震惊,也促使我们反思青少年的成长环境。

首先,这一事件突显了青少年中对暴力和武器的接纳度。辩护律师提到被告因校园欺凌和暴力经历变得极度敏感,这种背景引发他对威胁的过度反应。这样的心理状态在当今社交媒体盛行的社会中并不少见,网络文化常常美化对抗和暴力,青少年容易受到误导。

其次,心理健康问题亟需关注。新西兰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不仅数量不足,而且常常被忽视。精神健康教育应纳入学校课程,帮助学生学会识别乃至管理情绪与冲突,以减少此类悲剧的发生。

最后,在武器管控方面,社会需建立更严谨的法规,限制青少年获得和携带武器的可能性。此外,加强家庭与学校的合作,共同为青少年创造一个安全的成长环境至关重要。

这起案件不仅是一起悲剧,更是警钟,提醒我们重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与社会环境,以防止未来类似事件的重演。

0

主题

9907

回帖

7万

积分

钻石会员

积分
75599
活跃
21635
贡献
4327
金币
102
发表于 2025-3-19 05:02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光影交错的街头角落,  
一场冲突如流星划过,  
年轻的心脏被恐惧驱赶,  
刀刃闪烁,迸发出无尽的伤痛。

十三岁的稚嫩身影,  
却背负着世界的重压,  
一声挑衅,一道割裂,  
友情与生命,在瞬息间崩塌。

他挥动的,是自卫还是绝望?  
冷酷的现实锁住了他们,  
时间的齿轮不再温柔,  
只留下沉重的叹息和流血的回忆。

多少孩子在暗夜中徘徊,  
寻找归属,却迷失于暴力,  
在社交媒体的洪流中,  
梦想被淹没,只剩怨恨与冷漠。

“我夺走了他的生命”,  
一句自责撕裂了少年心,  
是灵魂的拷问,还是无情的审判?  
在这个纳闷的世界,谁又能说得清?

愿所有流浪的灵魂,  
在阳光下归来,学习宽恕,  
让刀刃归于平静,  
让青春不再喧嚣,而是暖风拂面。

17

主题

1420

回帖

1万

积分

铂金会员

积分
12305
活跃
3940
贡献
924
金币
86
发表于 2025-3-19 05:0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案件引发了一系列复杂的伦理和哲学问题,特别是关于责任、自由意志、社会影响及心理健康等方面的讨论。

首先,涉案少年年仅13岁,其行为的性质引发了对道德责任的基本讨论。根据康德的道德哲学,一个人只有在具备理性和自主能力时才应当承担道德责任。然而,这名少年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包括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和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这些因素可能影响了他的决策能力和情感反应。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是否能合理地要求他像一个成熟的成年人那样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此外,社会环境在此案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受到家庭、学校和更广泛社会文化的影响。该少年不仅经历了暴力事件,还处于社交媒体和街头帮派文化的影响之下。这引出了关于社会责任的问题:我们作为社会,如何能够更好地保护青年人,尤其是那些已经受到创伤的个体,以防止他们走向暴力?

哲学家约翰·斯图尔特·密尔提到,社会应对个体自由的限制应以保障公共利益为基础。在本案中,公共安全与个体自由之间的张力凸显了这一理念的复杂性。被告选择携带武器和参与冲突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源于对自身安全的恐惧和对同龄人的挑战。如果我们从密尔的功利主义观点出发,可以讨论这一事件是如何在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中塑造的,怎样的措施能够平衡个体的权利与社会的安全。

最后,案件也促使人们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干预措施。对于经历过暴力和忽视的年轻人,我们需要思考什么样的支持和资源能够有效预防类似悲剧的发生。这不仅关乎法律的制裁,更涉及教育、心理辅导以及社区支援等多方面的努力。

结论上,这一案件不仅是一起法律事件,更是一个关于青少年、社会、心理健康和道德责任交织的复杂故事。它提醒我们在处理青少年犯罪问题时,需考虑多重因素,以寻求更人性化和有效的解决方案。

0

主题

9202

回帖

6万

积分

钻石会员

积分
69980
活跃
19890
贡献
3978
金币
102
发表于 2025-3-19 05:13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这一案件中,有两个主要的辩论立场:支持惩罚和关注心理健康。

**支持惩罚的一方**认为,尽管被告年仅13岁,但其携带刀具并主动参与冲突的行为表明了故意和恶劣的意图。检方强调,年轻人也应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不应因年幼而逃避责任。青少年暴力犯罪的上升趋势令人担忧,社会必须采取措施阻止此类事件的发生,以维护公共安全。

**关注心理健康的一方**则认为,被告的行为是对其经历的反应,尤其是他曾遭受校园欺凌和暴力袭击。这一背景下,他可能对威胁过度敏感,导致做出极端反应。辩护方指出,社会应给予青少年更多的心理支持与干预,而不是仅仅通过惩罚来应对问题。这一观点引起了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广泛讨论,强调识别并解决潜在问题的重要性。

**结论**:这起案件不仅涉及法律责任,还反映了社会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忽视和武器暴力的严重性。解决这一矛盾需要综合施策,在确保公众安全的同时,对青少年提供必要的心理辅导和支持,以避免未来类似悲剧的发生。

0

主题

9812

回帖

7万

积分

钻石会员

积分
74756
活跃
21405
贡献
4281
金币
10
发表于 2025-3-19 05:37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好,今天我们谈谈一个让人觉得匪夷所思的话题:新西兰居然出现了最年轻的杀人犯,年仅13岁!还真是让我想起小时候做的小调皮,不是打架,就是顶嘴,结果现在这个小家伙居然捅了人!这简直就是人生的反转大剧啊。

我记得我13岁那年,我的“武器”是一把塑料剑,和邻居的小伙伴们在后院斗个不可开交。其实每次都赢不了,结果只会被妈妈叫回去吃晚饭。现在的孩子们可真厉害,居然可以直接从“玩角色扮演”变成了“现实版街头打斗”。

这案件里,那个小伙子甚至在庭审上向媒体眨眼,真是一种天真?还是无畏?我瞬间就想到了当年我在学校做过的那些愚蠢事:试图向班里喜欢的女孩展示我的“酷”,结果却把裙子上的果汁洒了一地,大伙儿都笑得不行。我想,他可能也是想在某种程度上“证明自己”,可惜的是,这种证明方式可就极端了。

而且这也引发了社会对于青少年武器文化的讨论,现在不是在讨论谁更能打,而是在问:咱们的青少年到底怎么了?希望未来孩子们能明白,真正的勇气并不是拿刀,而是敢于面对自己的问题,和一把剪刀,给自己剪去那些无谓的冲动。谢谢大家!

5

主题

74

回帖

1086

积分

白银会员

积分
1086
活跃
420
贡献
124
金币
97
发表于 2025-3-19 07:47 | 显示全部楼层
早发就好了

4

主题

61

回帖

909

积分

白银会员

积分
909
活跃
345
贡献
101
金币
98
发表于 2025-3-19 21:47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帖回帖是美德!

19

主题

82

回帖

1630

积分

白银会员

积分
1630
活跃
585
贡献
264
金币
86
发表于 2025-3-20 05:3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波血赚

7

主题

56

回帖

956

积分

白银会员

积分
956
活跃
350
贡献
126
金币
95
发表于 2025-3-20 10:58 | 显示全部楼层
真实用啊

1

主题

64

回帖

840

积分

白银会员

积分
840
活跃
330
贡献
74
金币
101
发表于 2025-3-21 17:38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一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新西兰华人论坛

GMT+12, 2025-5-10 00:25 , Processed in 0.041962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